|
ko20010214
版主
积分 7294
发帖 1628
注册 2002-10-16
状态 离线
|
『楼 主』:
与妻书[转帖]
意映卿卿如晤: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为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书竟,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辞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吾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棲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並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
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吾生平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摹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寻我乎!一恸!
辛亥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当尽吾意为幸!
|
ko20010214
=================================
大功告成,打个Kiss!
ko20010214@MSN.com
神州优雅Q300C
Intel CeleronM 370处理器 | 256MbDDR内存
40G硬盘 | USB2.0 | IEEE 1394
13.3 ' WXGA 宽屏(16:10) | COMBO光驱
10/100M网卡 | 四合一读卡器
|
|
2004-3-16 00:00 |
|
|
ko20010214
版主
积分 7294
发帖 1628
注册 2002-10-16
状态 离线
|
『第
2 楼』:
三篇与妻书,一丝天下情
作者:北方影武士 提交日期:2003-06-26 18:12:00
三篇与妻书,一丝天下情
有时候,历史会轻轻刻下一个名字,又慢慢抹去,让你知道这个人的一点事迹,却不知道他(她)最后的结局。我们会记得秋瑾,记得她的秋风秋雨愁杀人,却不一定会记得她的夫君,
我只依稀记得她婆家姓王。
秋瑾烈士在一个平静的日子,告别了她一生的秋风秋雨,可是这样的秋风秋雨,依旧会淋湿生者的梦,对吗?也许那人又有三妻四妾,深夜里偎红依翠,又可以呼卢喝雉,深夜里招朋唤友,但是也有可能,他只是辗转无眠。
以前看国产故事片《华陀与曹操》,记得郑乾龙先生饰演的华佗,在临终前对壁题诗,最后一句:“不负天下兮负云卿”。(云卿是他妻子的名字,由我心爱的女演员,如花似玉的龚雪小姐扮演。)
是的,总有些苦涩的宿命,让你不负天下却负了一人,天下人的名字你都不晓得,因为你不期待人家的感恩,可是这一个人的名字你恨不得记到来世,因为你自知亏欠了人家。
以前在课堂上谈到《与妻书》,那正是《大话西游》悄悄丰富了汉语词汇的年代,我说《大话西游》的精神,逃不出那一篇《与妻书》,学生们沉默了。我想我也许是专制而迂腐的,非要用自己心目中的经典,去命名人家心目中的经典,但是后来在作业中,我的确看到了一个孩子是这样概括《大话西游》的——“一朝风月,万古长青。”
不错,《与妻书》就是这样,一朝风月,万古长青。
关于林觉民烈士的发妻陈意映女士的生平,我在报章杂志中见过报导,依稀记得是有个遗腹子的,那孩子后来长大了,还接受过民国政府的抚恤津贴,后来成长为一个知识人才,为旧中国和新中国都效了力。
但是陈意映女士一生如何度过的,我不知道。迫使我去思忖这件事情的,是齐豫的《觉——遥寄林觉民》,因为歌里清晰地责怪着:谁给你选择的权利,让你就这样离去。
是啊,对于那个只能把缱绻了一时当作被爱了一世的女人,我们这些历史的受益者,我们这些后世的幸存者,我们能说些什么呢?
又想到了《神雕侠侣》中的黄蓉,那似乎是个不讨人喜欢的角色,正好佐证怡红公子的著名论断——结婚就是让一个女人由珍珠变成鱼眼睛。她干涉杨过与小龙女的爱情,她不理解郭襄的小女儿情怀,她袒护砍掉人家一条手臂的郭芙——可是有一条,她是随夫君郭靖一起守襄阳到死的。人家是少年子弟江湖老,而他们两个是少年子弟襄阳老。黄蓉是个智计百出的女人,可是在这件事情上她没有藏奸耍滑,她从满头青丝守到了美人迟暮。她没有夫君那么高的襟怀境界,可她信任他的选择。从《倚天屠龙记》中可知,他们最后是在城破之日双双力战而死的。
不容易,真的不容易。
对照一下被她破坏了爱情,阻隔了相逢的著名情侣——杨过和小龙女吧,他们心里是只有彼此的,襄阳城的百姓很晚很晚才进入他们的视野。他们为了让爱侣活命,都可以去刺杀郭靖,他们明知道郭靖一死,襄阳必是不保,蒙古兵必是屠城,成千上万个更年轻的杨过更痴迷的小龙女,都会覆巢之下无完卵——他们两个几乎没有去考虑。这种目中无人的爱情,是不可以拿去比拟郭靖黄蓉的。
陈意映是不幸的,因为她本来不想选择独生(从与妻书中可以看出她是希望林觉民再去奔走时带上她的),可是别人深挚而残酷地替她选择了独生,。而黄蓉是幸福的,她与爱人同年同月同日死,这不是每对情侣都敢幻想的境界,这是把一世的结发夫妻做成了一世的结义兄弟。
想到这里,不由得又要重申自己对王家卫一部影片的热爱——
《东邪西毒》里面没鞋穿的杀手洪七最后是甩下这么句话给带他入行的欧阳锋——“谁说不能带着老婆闯荡江湖啊!”他就这么带着老婆上路了,生死都作一处想。
多少侠士英雄痛楚抉择的事情,洪七眉头也不皱一下就解决了,我只能学金圣叹来赞一句:“佛!真佛!”
其实最早关注《与妻书》,是因为童安格的歌《诀别》,总难忘他那清泠泠的一声唱:“夜冷清,独饮千愁万绪”,还有最后的一句慨叹:“常愿天下情侣/不再有泪/如你”。
可是,后来在他的所有CD或者VCD专辑中,我找不到这首歌,我只是在网上找到了歌词而已。我迷恋那清朗的男声在歌终人散之际,重新读起“意映卿卿如晤”。
其实我喜欢在所有人的歌声中听人唱起辛亥,咏叹共和,我也希望更多的歌者,能够象罗大佑一般,偶尔问起黄花岗上的七十二个烈士。
《辛亥双十》《碧血黄花》《国父传》,那些台岛出产的主旋律影片,台词的朴质,基调之高亢,终是难得。血沃中原肥劲草之后,谁不期望寒凝大地发春华?心事浩茫连广宇之后,谁不宁肯于无声处听惊雷?
最后要致敬的歌词,来自李建复的《重逢》专辑,来自河北音像出版社引进的一套“文艺民歌时代”,这套专辑值得隆重推荐,每一张专辑的封面都是素淡黄衬上一张铅笔素描的面孔,笔触中完全看得到时代的划痕,以及对成长岁月的感恩。
《意映卿卿》,其实这是同样主题的三首歌曲中我最心许的一首,虽然它是最晚被我听到:“曾经我的笔沾满你的情/我的肩却负担四万万个情/钟情如我/又怎能抵住此情……曾经我的眼充满你的泪/然而/我的心已许下四万万个愿/率性如我/又怎能抛下此愿”
一切的道理就这样被说尽了。
诀别
词:童安格、刘虞瑞
曲:童安格
夜冷清 独饮千言万语
难舍弃 思国心情
灯欲尽 独锁千愁万绪
言难启 诀别吾妻
烽火泪 滴尽相思意
情缘魂梦相系
方寸心 只愿天下情侣
不再有泪如你
(口白)
意映卿卿如唔:
吾今以此书与当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觉——遥寄林觉民
齐豫词曲
觉
当我看见你的信
我竟然相信
刹那即永恒
再多的难舍和舍得
有时候不得不舍
觉
当我回首我的梦
我不得不相信
刹那即永恒
再难的追寻和遗弃
有时候不得不弃
爱不再开始
却只能停在开始
把缱惓了一时
当作被爱了一世
你的不得不舍和遗弃
都是守真情的坚持
我留守着数不完的夜和载沉载浮的凌迟
谁给你选择的权利
让你就这样地离去
谁把我无止境地付出都化作纸上的一个名字
如今
当我寂寞那么真
我还是得相信
刹那即永恒
再苦的甜蜜和道理
有时候不得不理
意映卿卿
许乃胜词
苏来曲
意映卿卿
再一次呼唤你的名
今夜我的笔沾满你的情
然而
我的肩却负担四万万个情
钟情如我
又怎能抵住此情
万万千千
意映卿卿
再一次呼唤你的名
曾经我的眼充满你的泪
然而
我的心已许下四万万个愿
率性如我
又怎能抛下此愿
青云贯天
梦里遥望
低低切切
千百年后的三月
我也无悔
我也无怨
|
ko20010214
=================================
大功告成,打个Kiss!
ko20010214@MSN.com
神州优雅Q300C
Intel CeleronM 370处理器 | 256MbDDR内存
40G硬盘 | USB2.0 | IEEE 1394
13.3 ' WXGA 宽屏(16:10) | COMBO光驱
10/100M网卡 | 四合一读卡器
|
|
2004-3-16 00:00 |
|
|
ko20010214
版主
积分 7294
发帖 1628
注册 2002-10-16
状态 离线
|
『第
3 楼』:
再读林觉民先生之《与妻书》
原作者:风痕 录入日期:2003-6-16 阅读:152 次 文章来源:
偶得《百年百篇经典散文》,中有林觉民先生之《与妻书》。此文中学时已有所学,然当时未感其深。今又读之,不禁潸然泪下,竟不能止!深感于先生为国家民族慨然赴死之英勇精神!
时值国难当头,生灵涂炭;百兽当街,民陷水火!先生为救国救民,弃身舍命,百死不悔,只为光复我华夏神州,成为自由民主之国度!"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与不成自有同志在",足见先生明知国事难成亦坦然赴死之决心!"亦或是男,则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幸甚!幸甚!",真真的是虽知泉台近,视死忽如归!读之不禁涕然,此辈方可谓我华夏之真男儿!亦即鲁迅先生所谓之:脊梁!
林先生本为文弱书生,有感于国家危亡而奋然投笔;然其柔情仍在,对妻子之挚爱,古今鲜有!先生实为多情之人,却毅然忍痛割爱,舍身赴国难,为天下谋大幸福,此种胸襟气魄,凡书生少有!然料想先生妻子,意映女士,读先生绝笔时,会是怎样的伤心欲绝,泣泪成血!
现今先辈就死国难之精神几不可寻,想想心便恻恻有余悲。吾辈既承先辈之血脉,自当承袭先辈之鸿志,以国家振兴为己任,扬我华夏于宇内!方不负先辈之碧血丹心也!
|
ko20010214
=================================
大功告成,打个Kiss!
ko20010214@MSN.com
神州优雅Q300C
Intel CeleronM 370处理器 | 256MbDDR内存
40G硬盘 | USB2.0 | IEEE 1394
13.3 ' WXGA 宽屏(16:10) | COMBO光驱
10/100M网卡 | 四合一读卡器
|
|
2004-3-16 00:00 |
|
|
ko20010214
版主
积分 7294
发帖 1628
注册 2002-10-16
状态 离线
|
『第
4 楼』:
三八国际妇女节
美国林则徐基金会
(美国)黄克锵
--------------------------------------------------------------------------------
「意映卿卿如晤……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在赴橞起义前留下的这一封催人泪下,读之断肠的《与妻书》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相信很多人都会记得忧国忧民,为中国的前途勇于奋斗勇于牺牲,以身许国的林觉民,却很少人提起背后默默支持林觉民义无反顾干革命事业、深明大义的妻子陈意映女士。
林觉民和陈意映是奉父命结婚的,是先结婚后恋爱,两人的感情非常深厚,是建立在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共同革命理想基础上。林觉民在《与妻书》中曾写到「回忆六七年前,吾逃家复归也,你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明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林觉民参加革命,陈意映是知道的。平日里林觉民去同盟会福建支部(即同盟会第十四支部)开会,陈意映常在外望风。黄花岗起义前夕林觉民曾回闽布置福州、厦门响应黄花岗起义计划,并带有运送炸药赴粤的任务。他原意是打算让意映打扮成孀妇,将炸药伪装藏入棺木中用出殡仪式运出,可是当时意映已经怀孕八个月,经不起长途跋涉,只好改由他人担任。林觉民在广州英勇就义的消息传到家中,陈意映悲痛欲绝,欲跟随林觉民而去曾萌生自杀念头,后经林觉民双亲跪下求她念在小孩尚年幼,需要母亲照料,她才放弃了自杀念头,但过了一年多因思念林觉民太甚终日郁郁寡欢而病死。
陈意映,她不是中国革命过程中妇女界的先驱人物,也没有创造出轰轰烈烈的伟大革命事业,在中国革命史上仁人志士的史册中,找不到她的记录,然而她实实在在为中国革命贡献一份坚实的力量。中国有千千万万如同陈意映一样的妇女,虽然她们的名字不为人所知,她们默默无闻支持丈夫革命事业的精神也不为人所道,但是她们为中国旧民主革命、新民主革命、抗日战争、中国的民族解放战争等各个阶段的革命注入努力和心血,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有她们鲜为人知的功劳和贡献。
自中英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纷至沓来,瓜分中国以来,中国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为捍卫祖国海疆,为探索救国拯民的真理,与腐败无能清王朝和西方列强进行了不懈抗争的仁人志士。广大中国妇女也不甘落后,冲破封建束缚,除了宣传「要求妇女解放,争取妇女自由平等权利」、「反对包办婚姻」、「男女社交公开」等等妇女解放的道理以外,还奋起救国,积极参与救亡图存的中国革命运动。
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女革命家、「巾国英雄」秋瑾就是其中的一位。1907年7月,光复会成员徐锡麟发动了安庆起义,秋瑾在浙江响应徐锡麟起义,不幸起义失败,秋瑾被捕,在绍兴轩亭口被杀害的前一刻,她凝重仰望天空,说了一句﹕「秋风秋雨愁煞人!」后英勇就义。这是何等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她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临死之前担忧的是国家的前途和未来。正是有了秋瑾这样爱国的女英雄,致使多少中国妇女对革命的意义有了新的理解,激励着多少中国革命志士前仆后继毅然踏上中国民主革命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女党员之一,中国妇女运动杰出的先驱向警予也是其中的一位。大革命失败后,向警予坚持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武汉进行地下工作。1928年3月,由于叛徒的出卖,被反对派逮捕,在狱中坚贞不屈。同年5月1日,英勇牺牲于汉口。毛泽东主席曾在1939年延安「三八」节纪念大会上作报告时指出﹕「要学习大革命时代牺牲的模范妇女领袖、女共产党员向警予,她为妇女解放、为劳动大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生。」
被誉为「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也是其中的一位。刘胡兰于1947年1月12日在云周西村参加土改时,被阎锡山军队逮捕。面对敌人的威胁和利诱,刘胡兰毫无惧色,她只是轻描淡写地问了一句﹕「我怎么个死法?」,从容地躺在铡刀下,壮烈牺牲。就义时,年仅16岁。刘胡兰为了中华民族伟大的解放事业,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民族气魄,震撼着后辈中华儿女的魂灵,也激励着后代炎黄子孙发愤图强。
众所周知,三八国际妇女节是为了纪念世界各国劳动妇女为争取和平民主、妇女解放而斗争的节日。1909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女工为争取自由平等而举行规模巨大的罢工和示威游行,得到广大劳动妇女的热烈响应。1910年8月,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的第二次国际社会主义妇女代表会议上,领导会议的德国革命家蔡特金向大会建议,以每年3月8日为世界妇女的斗争日,得到一致拥护。我国妇女于1924年在广州召开第一次群众性的「三八」纪念大会。建国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规定3月8日妇女节。
中国的3月8日妇女节不仅是为了纪念世界各国劳动妇女为争取和平民主、妇女解放而斗争的节日,也是为了缅怀千千万万秋瑾式、向警予式、刘胡兰式和陈意映式的中国妇女,她们有的是为中国革命英勇献身的女革命家,有的是推动中国妇女运动的领袖,有的是在后方任劳任怨默默作出奉献的中国妇女,更重要是为了帮助中华民族彻底摆脱封建残余的神权、政权、族权的压迫,同时也让中国妇女完全脱离封建残余的神权、政权、族权和夫权的压迫,真正获得妇女解放。毛泽东主席曾经提倡﹕「中国的妇女是一种伟大的人力资源,必须要发掘这种资源,为了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其目的就是为了鼓励妇女走入社会,争取自由平等地位。
遗憾的是,自古以来,虽然中国妇女对社会都有不可抹杀的贡献,但由于封建社会强加在妇女身上的枷锁,使得妇女的贡献往往不是被抹杀,就是被男士们所掩盖而取代。君不见,中国历代帝皇的腐败无能导致皇朝的灭亡,最终结果都是归罪于女性祸害即所谓的「红颜祸水」。连有「沉鱼落雁、醉月羞花」之美誉的中国四大美人也摆脱不了成为政治牺牲品的悲惨命运。中国妇女如何争取妇女解放和为自身对社会贡献作出真实的批注,以及得到目前还是以男性为主的社会的普遍肯定?
不幸的是,今天我们看到的中国三八妇女节,在很大一部分中国妇女的眼中仅仅只是一个节假日而已,只是一个单位发奖品或奖金、回家无须煮饭,通常是丈夫或儿女负责煮饭烧菜或是丈夫带她上餐馆吃一顿而已,成为妇女放假一天的节日,浑然忘记三八妇女节的精神所在,忘记三八妇女节的内涵,以及妇女们为了自身的平等地位所要承当的责任。
中国妇女想要得到社会普遍的肯定和理解,首先妇女们必须要自我肯定,理解「半边天」的真正内涵,不断对社会做出贡献;其次,勇敢站在妇女自身立场,为妇女所遭受的不平等对待进行坚持不懈的抗争和奋斗;最后,充分发挥中国妇女这一伟大的人力资源,与中国男人一起,共同努力促进中国的统一大业,共同发展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领域的事业,共同开发中西部,共同对付国际反华势力。
笔者认为中国妇女是两岸实现统一,中国政、经、军、学界,以及中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的生力军和强心剂,是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绝对不可忽视的伟大的人力资源。中国的妇女们,为了歼灭分裂祖国的台独份子,为了彻底消除妄想颠覆中国的国际反华势力,为了铲除祸国殃民的邪教法轮功,为了振兴中华,勇敢地站立起来,与中国男士们并肩作战,共同肩负起建设我们伟大祖国的重任。让中国妇女的光辉业绩与中华民族的腾飞同时摘入中华民族的史册吧!(3月6日)
|
ko20010214
=================================
大功告成,打个Kiss!
ko20010214@MSN.com
神州优雅Q300C
Intel CeleronM 370处理器 | 256MbDDR内存
40G硬盘 | USB2.0 | IEEE 1394
13.3 ' WXGA 宽屏(16:10) | COMBO光驱
10/100M网卡 | 四合一读卡器
|
|
2004-3-16 00:00 |
|
|
ko20010214
版主
积分 7294
发帖 1628
注册 2002-10-16
状态 离线
|
『第
5 楼』:
发生在内心的革命——对《与妻书》和《多余的话》的阐释
作者: 陈永苗
发表日期: 2002-11-28 19:03:18
本版搜索 站内搜索 返回本版 快速返回 友善列印 作者的家
发生在内心的革命
——对《与妻书》和《多余的话》的阐释
陈永苗
革命一词是我从小就开始被灌输进脑袋的。进到脑中无数次,在手上也写过无数次,就是不知革命到底真正的意义在于何处。如果如语言学家说思想内含于词汇,为何“革命”一词的意义不能从手上传到心头?
革掉xx人的命,这个我懂,就是用军事暴力,例如拳头、枪支、刀剑、战火等终结压迫者的肉体。可是,革命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内涵或外延?例如更为温和的方式,抑或在暴力之前增加一个限制:个人的解放、自由。
从革命经典作家例如毛泽东的“易暴制暴”的表达之中,我坚信革命有一个目的,就是个人的解放、自由。它是不能缺少的,否则,就不是革命,而是叛乱、暴动。因此,革命本身就是悖论。为何如此?革命必须以个人的生命、自由作为手段,作为成本付出,而期求收获个人的解放、自由。从历史已有的经验判断,手段必将掩盖目的,革命者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仅会是跳蚤。这是任何一个革命者都不能避免,无法加以控制的天命。
加入革命者的战壕有各种各样的动机,有理想主义的,也有非理想主义的,有道德的,也有不道德,有主动地,也有被胁迫诱骗的,万般繁杂。革命伦理需要一种超越于各种动机,能够对它们加以改造、整合的说理机制。
《与妻书》
我一直对林觉民的《与妻书》非常着迷。它与其他的革命宣传素材有明显特别之处,就是林觉民为造福天下放弃自己幸福和生命的说理过程,它是对林觉民至爱陈意映的说理,更也是对其本自己的说理。正是因为它是对革命者本身的说理,革命者本身才由意志作出决断,自愿牺牲本身的生命,幸福、自由,以及与此相关联的家人、好友的幸福、情感,投身于革命洪流。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悲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勇于就死”。由此看来死对于林觉民并非小事,尤其还涉及林觉民的挚爱的幸福。对于林觉民个人来说,对自己的生命享有处置的权利,但是与林觉民挚爱的幸福发生交叉重合时,林觉民非大智大勇,不足以赴死。
爱是生命的欲望永恒的拓展、寻找与扩张,当爱从生命的内在中走出,与另外一个生命意志发生联系时,就必须对另外一个生命进行认同,在他人身上拓展、寻找与扩张我的生命意志,将自己的思想、决定投射到他人身上。林觉民由自己与陈意映的幸福,推己及于天下人,“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为了天下人像自己那样幸福,“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今日伍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者而离者,不可计数;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林觉民将自己自由意志决定为革命而牺牲自己生命和幸福,推于与其接近一体的妻子陈意映,用说理强迫陈意映同意,驯服陈意映的意志。“汝体吾此心,于悲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对于陈意映本人,作为女性注重情感,社会担当感不强,极有可能不“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林觉民切身知道陈意映的情感,因此,进一步说服: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死亡危机无处不在,及于林觉民和陈意映夫妻,“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吾死,吾能之呼!抑汝能之呼!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 林觉民将他们的幸福放在混乱和死亡危险之中,顿时显得脆弱不堪,不再是两人以前新婚以后人为是必然的、稳固的、天长地久的,而是非偶然的、一般的、普通的。如此降低了他们的幸福的价值和意义,林觉民欲自行毁灭变得可以忍受。
如果放到历史长河之中,恩爱夫妻的生离死别是历史中一件非常渺小的事情。革命者可以把对于自己两人而言生离死别这一切身的事实,抽象上升为非偶然的、超出个人意义的、一般的、普通的秩序的表现。历史普遍秩序告诉说,恩爱夫妻的生离死别不过会是在沧桑变化的时空中流失的小浪花一朵。
夫妻一体,对于林觉民,陈意映亦即林觉民,对陈意映的说理与对林觉民说理浑然一体,水乳不可分离。
读《与妻书》,觉得自己与林觉民浑然一人,至情至性如此一番,若是自己,生于当时,可能也慷慨然赴死。
《多余的话》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另一个令我着迷的革命文本是瞿秋白的《多余的话》。我对《多余的话》的着迷不仅因为文本本身,而且还因为毛泽东对其评价的变化。
革命伦理的说理机制,包含着一种与个性之间的张力,不一定能够完全的整合各种动机。因此,对于革命集体的危险就产生了。毛泽东本身代表了革命伦理,在建国后对瞿秋白《多余的话》和方志敏《可爱的中国》的对待可知革命集体对偏离革命伦理的个性的警戒和控制。
1962年香港《展望》杂志发表了司马璐的《瞿秋白传》,其中附录全文刊登了《多余的话》。毛泽东看了以后,对陆定一说,以后少纪念瞿秋白,多纪念方志敏这样的同志。1964年6、7月间中央会议上,毛泽东说瞿秋白“晚节不终”1971年8、9月毛泽东在外地巡视期间,对沿途各地负责同志谈话曾说,后来瞿秋白被国民党捉住了,写了《多余的话》,自首叛变了。
方志敏受传统儒家的道德心学影响很深,在狱中,他一方面准备从容赴死,一方面又寻找机会越狱,到死的态度都是积极向上的,他还认为死就是为主义殉身,是孟子的“死得其所”,是有意义的死。这与儒家的要求没有区别。刘小枫在《儒家革命源流考》中说,论证中国革命的精神源泉是儒家学说,某种程度上,在方志敏处也可以得到体现。
在此必须解释儒家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沃格林在《新政治学》中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爱和无私;马克思主义其实是基督教的世俗遗产。在基督教世俗遗产马克思主义的催化之下,儒家道德学说酝酿了中国革命伦理。在中国革命伦理之中,自我认同于集体,融合到集体之中。方志敏认同的组织就代表了中华民族,或者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在方志敏内心深处,他是完全属于中国共产党的,其个人的存在轻于鸿毛,可以忽略不计。这样与集体同一,就使它作为个体的痛苦和不行,包括对死亡虚无的畏惧,都被冲淡了,抹去了。方志敏的死亡,与其他革命牺牲者一样,仅仅是革命集体中的一点小小损失,是革命历史中的小插曲,犹如身体上的一点小伤疤,是可以轻易复原的。死亡对于革命者,从一开始就有,到结束之前还有。方志敏们的死亡是不可避免的,在革命伦理之中可以得到完满,令人服从的解释。
方志敏的内心接受了这种观念,他就超越了个体和独特的自我意识,包括他个人经历中特有的痛苦,特有的恐惧,他将“正确”的看待自己,既能够在革命伦理的范围之内看待自己。他能够正当去受难,去死亡。换一句话说,他能够按照革命伦理赋自己的死亡以崇高的意义,死亡变得可以忍受,恐惧可以克服。
对于革命伦理来说,革命者的个体意识是与其他革命者联系在一起的。在革命者的思想之中,正是靠与其他革命者一样拥有同样的革命伦理而站立在同一立场,互相认同为同类或同伴。当革命者意识到自己与其他革命者一体,组成一个革命集体,他们会感到自己依赖于整体。革命伦理给一定的人群提供了情感与利益上的稳定联系,借此获得了生存上的安全感。
由爱欲将每一个个体粘合在一起的整个集体是神圣的,不朽的,因为集体能够穿越时间和空间共享每一个人的生命。方志敏的生命也是由其他革命者共享的,其他革命者的生命方志敏也享有,因此,在方志敏死亡之后,方志敏的意志和生命也在活着的革命者身上延续,革命的成果也因此方志敏也一起享有。
瞿秋白对于革命伦理有着深刻的体验。 在《儿时》中,他说,“生命只有一次,对于谁都是宝贵的,但是,假使他的生命溶化在大众里面,假使他天天在为这世界干些什么,那未,他总在生长,虽然衰老病死仍旧是逃避不了,然而他的事业--大众的事业是不死的,他会领略到“永久的青年”。”
关于瞿秋白《多余的话》的写作动因,曲折复杂,众说纷纭。促使他写下该文的不是政治需要,而是在“绝灭的前夜”,他一生坎坷的心路历程和复杂的文化造成的一种袒露内心的深刻心理需要。
直面死亡,方志敏是儒家的,而瞿秋白是一个退守内心的人物。在《多余的话》中,他对自己的过去进行了反思,他的思想与革命伦理之间有巨大的差异。在对集体的认同感瞿秋白是有的,只是他强烈的自我无法形成方志敏的思想格局。甚至可以说,在死亡面前,他看清了革命伦理的真相。
革命伦理对于瞿秋白来说,已经失去依赖感。脚下的大地裂开来,深渊出现了。回忆革命生涯如同一个没有本质的梦或一团琢磨不透的空气从身边飞过。
在个体选择和革命伦理之间,他重新选择了前者,这才是其贴身的东西。他对不能作一个纯粹的文人而感到遗憾,对自己非理性投笔从政而后悔。政治并非他所自主决定,处在文人和政治夹缝中,用尼采的话就是“在梦中骑在老虎的背上行走”。在动荡不安的革命潮流之中,瞿秋白是一个孤立的海礁,孤独而无主。
相对于革命集体,个体的存在是“不道德”的、“不高尚”的。
瞿秋白在他的《多余的话》一文中说,别人是将人生投入革命,我却是将革命投入人生。“而是因为我始终不能够克服自己绅士意识,我究竟不能成为无产阶级的战士。 ” “从我的一生,也许可以得到一个教训:要磨练自己,要有非常巨大的毅力,去克服一切种种“异己的”意识以至最微细的“异己的”情感,然后才能从“异己的”阶级里完全跳出来,而在无产阶级的革命队伍里站稳自己的脚步。否则,不免是“捉住了老鸦在树上做窝”,不免是一出滑稽剧。 ”
瞿秋白从革命伦理的罗网中逃逸出来,身体和情感、生命对于其本身来说,再也不可替代,与它自身不可分离的东西。其自身的困难和死亡再也不可回避,没有人可以代替瞿秋白本身,甚至包括它的至爱杨之华更别说其他革命兄弟(《多余的话》中有这样一句话:而且除开我的之华以外,我对你们也始终不是完全坦白的。就是对于之华,我也只露过一点口风。我始终带着假面具。)。
如果没有偏离革命伦理的个性,瞿秋白将方志敏一样,共享共同的革命伦理。在与方志敏们的比较之中,瞿秋白发现这个个性是令人痛苦,无可救药的,面对死亡,他将比他们多出恐惧和痛苦。“如果人有灵魂的话,何必要这个驱壳!但是,如果没有的话,这个驱壳又有什么用处? ”《狱中题照》,他因此拷问和折磨带来恐惧和痛苦的灵魂和肉体。
此时,任何来自政敌的打击和憎恨,以及外在的评价,包括名节都随风而去,无关紧要。瞿秋白在《多余的话》序中说:“已经是走到了生命的尽期,余剩的日子……就是有话也可说可不说”。“判断一切的,当然是你们,而不是我。”任由曾经的同志“算帐”、“清洗出队伍”、视为“叛徒”
瞿秋白选择了死亡作为救赎,这是他唯一的解脱之路。死亡能令他从过去的混沌和矛盾,因为偏离革命伦理的个性而面对产生的恐惧和痛苦的枷锁之中解脱出来。在对待死这个令人恐惧的事情上,瞿秋白因为绝望而表现出了一种极为洒脱和超然的境界。“我时常说,感觉到十年二十年没有睡觉似的疲劳,现在可以得到永久的“伟大的”可爱的睡眠了。”
在此陷入关于瞿秋白的政治状况的判断,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毛泽东的判断的变化,我私下认为,可能与建国后在毛泽东的思想之中,党内的同志与毛泽东的偏差有关,毛泽东这里是借古讽今的。
还是多余的话
即使一个社会处于危险之中,即将毁灭,走向罪恶和地狱,民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革命精神经过语言活动形成时代潮流或所谓的时代精神,林觉民基于独立的意志,理性的做出了牺牲,而方志敏因为传统道德而非理性做出牺牲。这两种构成革命牺牲的大部分。
但是,革命伦理需要上升为笼罩一切天罗地网吗?而不能允许存在独立于这种时代精神的冷僻乃至反对的声音存在吗?能够允许从革命潮流中抽身推出,乃至于再不伤害其他革命者的情况下叛变?如果从革命的终极目的就是自由和个人的解放而对革命进行审慎思考,瞿秋白的《多余的话》是一绕不过的关槛,甚至可以是思考的起点。
|
ko20010214
=================================
大功告成,打个Kiss!
ko20010214@MSN.com
神州优雅Q300C
Intel CeleronM 370处理器 | 256MbDDR内存
40G硬盘 | USB2.0 | IEEE 1394
13.3 ' WXGA 宽屏(16:10) | COMBO光驱
10/100M网卡 | 四合一读卡器
|
|
2004-3-16 00:00 |
|
|
ko20010214
版主
积分 7294
发帖 1628
注册 2002-10-16
状态 离线
|
『第
6 楼』:
【精神之美的巅峰】
(福建农业大学)天涯
几天前到林觉民故居走了一趟。那是一个灰暗的下午,风很大,故居内除了我,一个游人也没有。站在古朴的庭院内,仰望头顶那一小块鸽灰色的天空,心情终于一点一点地老起来。
林觉民在广州牺牲的时候,年仅24岁。24岁的青春,意味着什么?在我看来,她意味着人生无限丰富的可能性才刚刚如同一卷壮丽的帛画展开了第一页,然而林觉民却把他的生命轨迹永远地停在了24岁,停在了他精神之美的巅峰上。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世界发生了多么深刻的变化。同样的24岁,对于活在世纪末的中国青年来说,却绝对是人生中最为灿烂的时段。有的读研考G去了,有的下海经商去了,一些人在24岁里爱情终于有了最为真实的结果,而另一大批人则可能以他们24岁的青春在事业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一点都不奇怪,如同搜狐公司总裁张朝阳先生提出的“注意力经济”这一概念一样,我们可以肯定地说,24岁的生命是注意力稀缺的,我们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去关注,去忙碌,去思索。是的,在24岁,我们不谈理想;在24岁,伟大崇高与我们无缘。可以说,我们的24岁是物质的,是功利的,是形而下的。
那么,我的心底便浮起了一个疑问:24岁,林觉民,你又在关注什么?
翻开林觉民那篇著名的《与妻书》,心中的疑问便被慢慢地解开了。试读以下这段文字——“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之念,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我认为林觉民写完这段文字以后,便等于和他生命中那一段深邃缠绵的爱情依依作别了。没有什么隆重的仪式,没能执手相看泪眼,年轻的林觉民背起行囊,时间紧迫,他甚至来不及再对着故乡的方向凝望,行色匆匆的他再也没有回来。
走出林觉民故居,重新把脚步汇入这座都市熙熙攘攘的人流。这时,一缕久违了的阳光透过厚厚的云层,缓缓地洒在我的脸上。我又回头望去,此刻的林觉民故居多少显得有点寂寞了。
感谢《南方》提供本文
|
ko20010214
=================================
大功告成,打个Kiss!
ko20010214@MSN.com
神州优雅Q300C
Intel CeleronM 370处理器 | 256MbDDR内存
40G硬盘 | USB2.0 | IEEE 1394
13.3 ' WXGA 宽屏(16:10) | COMBO光驱
10/100M网卡 | 四合一读卡器
|
|
2004-3-16 00:00 |
|
|
ko20010214
版主
积分 7294
发帖 1628
注册 2002-10-16
状态 离线
|
『第
7 楼』:
榕城拜谒先贤 一偿半生夙愿
(2003-09-12 07:51:49)
本报福州讯 (记者 田家鹏) 昨日上午,余光中在福州先后参观了林则徐、林纾、严复、林觉民、冰心等人的故居和纪念馆。他深情地说:“半生夙愿今日得偿,我感到很满足,很快慰。”
昨日上午9时,余光中准时来到位于澳门路的林则徐纪念馆。面对林则徐手书的对联“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伫立良久,陷入沉思。他对记者说,林则徐是民族英雄,他自幼敬佩。海内外的中国人都敬仰林则徐。他希望为官者要以林公为典范。他多年来一直想写一首赞颂林则徐的长诗,为此向林则徐纪念馆索取资料。离开林则徐纪念馆时,余光中郑重写下“八闽生辉”的题词。
在郎官巷20号严复故居,余光中发现了许多过去从未见过的照片。他指着一张慈禧太后的彩色照片说:这形象与电视剧《走向共和》里的慈禧很像。余光中对严复翻译《天演论》的贡献评价很高,他说,他读过这部用文言文翻译的著作。他留给严复故居的题词是“西学先师”。
位于南后街杨桥路口的林觉民故居,也曾经是冰心的家。一幢老屋住过两位名人,其价值不言而喻。余光中长久注视着玻璃橱里陈列的黄花岗烈士林觉民的遗书影印件,发出了轻声的叹息。这封写在手帕上的遗书是林觉民牺牲后,他的妻子意映冒着生命危险保存下来的,后来由林觉民的后裔捐献给国家,原件现存省博物馆。离开时,余光中写下了“不负少年头”的题词。写完还意犹未尽,又在旁边加了一行小字:“台湾高雄有觉民路”。他说,他经常开车经过觉民路,会在心里缅怀这位同乡先烈。
在地名“莲宅”的林纾故居,余光中一边参观,一边饶有兴致地同记者交谈。他说,林琴南是一个文化奇人,他不懂外文,却成了大翻译家。他引用钱钟书先生的话说,林纾翻译的《撒克逊劫后英雄略》,比英国作家司各特的原著还好。“他翻译的法国文豪小仲马的名作《巴黎茶花女遗事》我很小就读过了。”他说,文化名人马君武曾赋诗赞这部译作:“伤心一卷《茶花女》,断尽支那荡子肠”。当他在展室的说明文字中发现这两句诗是出自严复时,立刻抄录下来,表示要回去考证一下。
|
ko20010214
=================================
大功告成,打个Kiss!
ko20010214@MSN.com
神州优雅Q300C
Intel CeleronM 370处理器 | 256MbDDR内存
40G硬盘 | USB2.0 | IEEE 1394
13.3 ' WXGA 宽屏(16:10) | COMBO光驱
10/100M网卡 | 四合一读卡器
|
|
2004-3-16 00:00 |
|
|
ko20010214
版主
积分 7294
发帖 1628
注册 2002-10-16
状态 离线
|
『第
8 楼』:
黄花岗起义
黄兴:"不行,上次广州起义的失败已经使全国革命士气落到谷底,要是这次起义再推迟,我们革命党人颜面何存,以后怎么再去行事!
喻培伦(独臂):"我们起义就是拿命来搏的,为了国家去死,是义。我们不去,还有谁去!我为了试验炸药而炸伤了手臂。你们四体尚还健全,难道还不如我这废人吗!?"
林觉民:"对!我们的起义不能延期。4月27日,不成功、便成仁!"
七,(录音:枪林弹雨声)
闲人D:"那边震天响的声音是什么?"
闲人E:"是革命党人起义,都扎着白色的头巾,要推翻满清王朝。一帮人冲到总兵张鸣歧府里,听说,张鸣歧夹着尾巴逃走了呢!"
现任F:"我还听说革命党人的首领,就是那个叫黄兴的,被子弹打伤了手指,还奋勇杀敌哪!"
闲人D:"那帮作威作福,仗势欺人的满清军队啊,革命党人干得好!好好教训他们。"
八.(林妻手捧茶杯,欲饮,杯落,水溅一地)
九.张鸣歧:"叫喻培伦,你叫林觉民。说出你们的同党,我就放你们一条生路。"
喻培伦:"哼!学说是杀不了的,革命尤其是杀不了的!"(被抽)
张副:"你就是喻培伦啊,绑着个炸药包就以为你是谁的爷爷啊,你认不认罪!"
喻培伦(被打,昏了)
张副:"还有你,林觉民,你说不说!
林觉民:"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1898年东北三省被控沙俄,1900年《辛丑条约》签定,哪一样不是丧权辱国的事件。归根到底,都是清朝的腐朽,堕落,各级官吏贪赃枉法。革命之事,势在必行。你们这些官吏不该洗心革面,献身为国吗?我们愤然肃起,革除暴政,难道不对吗?我们建立共和,国家安定,难道不对吗?"
张鸣歧:"是你审我,还是我审你,推出去毙了!"
十.(林觉民被害)舞蹈(梁祝)
十一,(林妻踱步,看信)
林觉民(幕后读信):我实在希望同你一起生活到老死。但是,从今天的局势来看,天灾可以叫人死,盗贼可以叫人死,国家被瓜分的日子可以叫人四死,奸官污吏虐害百姓可以叫人死。我们处在今天的中国,国内没有什么地方和没有什么事情不可以人死的呢?我不得不去革命,为了你,为了孩子,为了更多的幸福家庭。
十二,旁白
黄花岗起义最终失败了,人们将牺牲的七十二为烈士葬在黄花岗上,但它留给世人的不但是一座革命先驱的墓冢,更昭示了革命者的无可比拟的勇敢精神和坚强品格,暗示着革命的最终成功。果然,1919年的辛亥革命彻底吐蕃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
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
|
ko20010214
=================================
大功告成,打个Kiss!
ko20010214@MSN.com
神州优雅Q300C
Intel CeleronM 370处理器 | 256MbDDR内存
40G硬盘 | USB2.0 | IEEE 1394
13.3 ' WXGA 宽屏(16:10) | COMBO光驱
10/100M网卡 | 四合一读卡器
|
|
2004-3-16 00:00 |
|
|
ko20010214
版主
积分 7294
发帖 1628
注册 2002-10-16
状态 离线
|
『第
9 楼』:
前不久,笔者在上海观摩了一次全国性的语文教学比赛。有一节课,讲的是林觉民的《与妻书》。课后老师反应不一,有的老师激动万分,说这课好极了,是最棒的;有的老师则连连摇头,深感不以为然。
这一节课,执教者的重点是让学生想像陈慧映收到林觉民的信后会有什么样的感受。是痛苦?是震惊?是理解?你觉得她能理解她丈夫吗?让学生讨论。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份感情,老师先是假设了一个场景:有位妻子送丈夫上前线打鬼子,对丈夫说:“你去吧,勇敢地打鬼子吧。家中有我呢,如果你献出了生命,我会把孩子抚养大。我会以你为骄傲,以你为自豪的。”说这些话的时候,老师的腔调怪怪的,学生听了哄堂大笑。老师的本意,是想通过对比,让学生明白陈意映不像这位妻子那样理解丈夫。但学生偏不那么想,他们用笑声来表明自己的态度。他们嘲笑的大概不会是那位妻子。
接着,老师又拿出流行歌曲《觉——遥寄林觉民》,特别强调是唱《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而红的歌星齐秦的姐姐齐豫唱的。歌词是模拟林觉民的妻子陈意映的口吻,抒发收到林觉民的遗书后的感受。这首歌成了这节课的重头戏,老师在课堂上放了两遍,引得学生热烈鼓掌数次,欢笑声不断,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也许正是这些笑声,获得了不少老师的高度评价。有个老师激动之余,跑到街上买了这盘磁带,准备回去也这么干。
课堂上的阵阵欢笑声,能证明课是成功的吗?读《与妻书》能读出这么多的笑声吗?齐豫的歌词能等于陈意映的心声吗?
读书的过程是读者心灵与作者心灵沟通的过程。《与妻书》既缠绵悱恻,又不失大丈夫的豪情,是一曲爱情的颂歌,更是一首正气歌。上课时,如果从文章本身出发,相信会深深打动学生的。但是,让人惊讶的是,这一节课,从头至尾,老师没让学生“看”书,更不要说“读”书。课堂上的主旋律竟是当今流行歌曲,实实匪夷所思。
这让我们想起了“五一”期间听到的另一节课。是一位名气不小的青年特级教师上的《林黛玉进贾府》,课堂气氛也是特别“活跃”,学生哈哈大笑数次。这位老师讲了“宝黛初会”一个场面。问学生:“越剧中,宝玉初见黛玉时,说了一句‘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同学中有没有能唱越剧的?”果真就有个学生站起来唱了。课堂上一阵大笑。后来老师问:“宝玉是个什么人物?”学生发表意见后,老师强调,宝玉是个‘情种’”,学生笑。老师接着问:“黛玉是一个什么人物?”学生猜了半天,老师说:“也是一个‘情种’。”学生又笑。老师又问:“你们想想,这两个‘情种’要是碰到一起,眼神儿会是什么样的?”学生又大笑。(在整堂课中,“情种”两字被重复多次。)——“情种”两字在学生心中是怎样的形象?学生在“大笑”中想像的“眼神儿”又会是什么样的眼神?读《林黛初进贾府》能读得哈哈大笑,而且大笑数次,是成功还是失败?
上面所说的还只是“内容”,至于教师当时的表情。语调,因为手头没有录像,也没有录音,就不好描绘了。
类似的课还听过一些。这让我们想到了“兴趣”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成才的人都得益于兴趣。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上课之后自觉自愿地去读书,去写作,这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必由之路。但也不能说只要引发了“兴趣”就是成功的课,因为兴趣有高下之分、雅俗之别。确有一些教师师,为了“兴趣”,不惜用一些不洁的手段:低俗的表情、动作,低俗的“教学设计”。学生被引笑了,课堂气氛“活跃”了,但严肃高雅的作品被庸俗化了,甚至被糟践了,学生的魂灵不但没有净化,没有雅化,反而沾染了一些不洁的东西,甚至“小市民化”了。这是应该高度重视的一种倾向。十几岁孩子的心灵是稚嫩的,教师的一言一行必须十分小心。兴趣是重要的,但要引向高雅。
我们又想起了教学“方法”的问题。中学的语文教学不能不讲究方法,不能不讲究形式。十几岁的孩子,没有适当的方法、形式,常常不能使他“在意”,不能使他产生兴趣。方法、形式,又是获得高效率的必要条件。可惜的是,在我们所见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常常有为方法而方法,从而走向形式主义的现象。特别是竞赛要评奖,总想摘点儿“精彩”的东西,于是浮躁起来,花哨起来。形式主义也是十种低俗化。我们主张讲究方法和形式,是为了“成就”学生,而不是为了“成就”先生,更不是为了“成就”商人。这种“讲究”,是对所教对象和所教内容的认真研究。是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遵循,而不是心血来潮的标新立异,更不是哗众取宠的庸俗表演。
从这一点看,语文教改确实是任重而道远。讲课的人要清醒,听课评课的人也要清醒。
|
ko20010214
=================================
大功告成,打个Kiss!
ko20010214@MSN.com
神州优雅Q300C
Intel CeleronM 370处理器 | 256MbDDR内存
40G硬盘 | USB2.0 | IEEE 1394
13.3 ' WXGA 宽屏(16:10) | COMBO光驱
10/100M网卡 | 四合一读卡器
|
|
2004-3-16 00:00 |
|
|
ko20010214
版主
积分 7294
发帖 1628
注册 2002-10-16
状态 离线
|
『第
10 楼』:
儿女情长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才放下裴多芬的这传世名篇,身旁的复读机里又响起了那深情、低沉、凄婉、动人的极富磁性的男性嗓音。我知道一定又是在放那A Soldier's Last Letter(《战士的最后一封情书》),一定又是那 Major Sullivan Ballou (沙利文·巴卢少校)在对他最亲爱的妻子Sarah(莎拉)做最后的诀别。
July 14, 1861 1861年7月14日
Washington, D. c 华盛顿特区
My very dear Sarah :
Indications are very strong that we shall move in a few days , perhaps tomorrow. Lest I should not be able to write you again, I feel impelled to write a few lines that may fall under your eye when I shall be no more .
I have no misgivings about or lack of confidence in the cause in which I am engaged, and my courage does not halt or falter. I know how strongly American civilization now leans on the triumph of the government, and how great a debt we owe to those who went before us through the blood and suffering of the revolution. And I am willing -- perfectly willing --to lay down all my joys in this life to help maintain this government and to pay that debt…… ……
(我最亲爱的莎拉:
任务十分紧迫,部队将在数天内开拔,也许就是在明天。我觉得很有必要给你写几句话,以免今后我再没有机会给你写信。这样,当我离去的时候,信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前。
对于我所投身的事业,我没有丝毫的忧虑与害怕或是缺乏任何的信心。我的勇气也没有丝毫的减弱停止或犹豫畏缩。我深切地懂得美国文明现在就寄托在政府的胜利上。比起那些甘愿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们,我们所欠真是太多。我希望--我衷心地希望 --抛却我所有的欢乐来维护政府和偿还债务…… ……)
听到“my very dear Sarah”这一声声深情的呼唤,读到这字里行间都渗透着铁血战士浓情蜜意的情书时,我的心激荡不已,感念不已。亲切的呼声伴着对爱人的轻语低诉交织成了情丝万缕,萦绕在了铁血男儿的心间,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是别恨、是对往日的柔情缱绻、是对来生的痴情期盼。
山非山兮水非水,生非生兮死非死,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
人生千里与万里,黯然销魂别而已。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不知怎么,我竟想到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想到了他那荡气回肠的《与妻 书》。
一个是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一个是在中国辛亥革命年间;一个是罗德岛第二志愿队的少校, 一个是黄花岗起义的志士。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不同的肤色,不同的种族,然而两位男儿的挚情却是何其的真切、何其的感人,都是何其的激昂高亢,又是何其的缠绵悱恻,连最后对妻子的诀别之辞也竟是如此的相似。
广州起义(史称黄花岗起义)前三天,林觉民在一张手帕上深情地写到:
意映卿卿如晤: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为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书竟,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林觉民对妻陈意映可谓一往情深。就只因为深爱她,单就这种情感、这种信念、这种力量就可以使觉民勇于就死,就可以使他赴汤蹈火、万死不辞。由于有了贤妻意映,他希望那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由于有了贤妻意映,他希望能与她相濡以沫,相守以死。然而“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然而“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因此,觉民不能独善其身,不能学那太上忘情,敢率性就死不顾意映,甘愿牺牲自己与爱妻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久之福利。
人生最大的悲痛莫过于生时的别离。可林觉民与陈意映之生别离却不是为了个人之荣辱、个人之福利,而是为了天下人之福利,为了天下受苦人之自由与解放,怎不叫人感慨万分!怎不成为千古绝唱!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当是指此。只有此种胸襟与情怀,方能称为大仁大义。觉民与妻之书,巾短情长,字字皆为壮语,字字皆为情语,字字关情,字字感人。而沙利文·巴卢少校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Sarah, my loves for you is deathless . It seems to me bind me with mighty cables that nothing but Omnipotence could break . And yet my love of country comes over me like a strong wind and bears me irresistibly, with all these chains , to the battlefield .
(莎拉,我对你的爱永无止尽。它仿佛是一种坚实的锁链将我牢牢地缚住,只有那全能的主才能将它摧毁。但是,我对祖国的热爱却似一阵猛烈的强风,将我连同这些锁链一起吹向了战场。)
以前总认为是铁血男儿就会少些脉脉温情,是英雄豪杰就会缺乏绵绵爱意。孰知八尺昂藏之后竟会有如此细腻的情怀,竟会有那般海样的深情,足可以昭日月、惊风雨、感天地、泣鬼神!在这两封信中,都充盈着他们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深深眷恋和与爱人难分难舍的依依之情,竟比那多情的深闺少女或是翠楼思妇还要缠绵、还要悱恻,荡气回肠,感人至深。
觉民道:“吾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 …”
巴卢少校说:“The memory of all the blissful moments I have enjoyed with you come crowding over me, and I feel most deeply greatful to God and you that I have enjoyed them so long. And how hard it is for me to give them up and burn to ashes the hopes of future years when, God willing, we might still have lived and loved together and seen our sons grow up to honorable manhood around us……
If I do not return, my dear Sarah, never forget how much I love you , nor that when my last breath escapes me on the battlefield, it will whisper your name. Forgive my many faults and the many pains I have caused you. How thoughtless, how foolish I have sometimes been .
(和你一起度过的所有欢乐时光的记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我为拥有许多那样的日子而感激上帝,感激你。要让我忘却这些记忆,要让我抛却未来的希望都是多么的困难--如果上帝保佑,我们将来能够恩爱地生活在一起,看着我们的儿子能在身边长大成人……
如果我没有回来,我亲爱的莎拉,请不要忘记我是多么的爱你。战场上我即使还剩最后一口气,我也将低唤你的名字。原谅我许多的过错和我给你造成的许多伤害。有时我是多么的疏忽、多么的愚蠢、多么的没有头脑啊。)
情近于痴而始真。林觉民与巴卢少校都可谓是情痴之人,因此他们在信中都不约而同地希望能与爱人心灵相通,希望冥冥之中能有一种神秘的力量让他们与爱人长相依伴,终身厮守,不管是灵也好,是魂也好。就正如那星光与朗月长相伴耀,清风与白云永不分开,以慰自己刻骨的相思,以减挚爱无尽的悲伤。
觉民声泪俱下:“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巴卢少校深情呼唤:“But , oh Sarah! If the dead can come back to this earth and flit unseen around those they love, I shall always be with you in the brightest days and in the darkest nights. Always. Always.
And when the soft breeze fans your cheeks , it shall be my breath; and as the cool air fans your throbbing temple, it shall be my spirit passing by. Sarah, do not mourn me dead: Think I am gone and wait for me, for we shall meet again. ”
(但是,呵,莎拉!如果故去的人能够重回这个星球,并且无声无息、无影无踪地飞绕于他们所爱的人的周围,我将在最晴朗的白天和最暗淡的黑夜时时守候在你的身旁。时时刻刻,直到永远。
当轻柔的风儿拂过你的脸颊,那一定是我的呼吸;当凉爽的风儿掠过你的鬓角,那将是我路过的魂灵。莎拉,不要为我的死而悲哀:只要想着我走了。等着我,因为我们还会再相逢。)
在这近乎呓语的痴情表白中,折射出的是他们的心、他们的魂,流溢着的是他们的爱、他们的情。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两情若是深深处,阴阳又岂能相隔阻?
广州起义爆发后,林觉民不幸被捕。面对两广总督张鸣歧和提督李准,他毫无惧色,于公众之前慷慨陈词,议天下之大势,播革命之思想,几天后从容就义。
在沙利文·巴卢少校给妻子莎拉写下这封信的一周以后,他就在Bull Run(布尔朗)的第一场战役中壮烈牺牲。
生命之可贵,爱情之甜美,若世间没有这满目的疮痍,没有这无穷的苦难,没有这悲惨的战争,没有这噬人的黑暗,一切将会是多么的美好!
一个真正天机畅达、追求生命至理的人,一个真正仁民爱物、义薄云天的人,其最高境界不是自登极乐、了无挂碍的仙人,而是重回尘世,与众生共命的凡人。正所谓己立立人,己达达人。国事乃国民之力行之事,天下事乃天下人之份内之事。世间忧患不解,苦难不止,纷扰疾困祸害战事之种种不安定未消,不安不真不善不美之种种不圆满未除,则任何人不可自外于此重任也。
不由地,我又想起了陈觉,这位晚林觉民17年后牺牲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其《致赵云霄》之书与林觉民的《与妻书》虽一文言一白话,但精神实质却如出一辙,异曲同工,堪称双璧。“云!谁无父母,谁无儿女,谁无情人,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我们虽然是死了,但我们的遗志自有未死的同志来完成。‘大丈夫不成功便成仁’,死又何憾。”
生离死别,任红巾翠袖,也拭不去汩汩英雄泪;天涯孤旅,任铁石心肠,也斩不断情丝万缕。然义士痛同胞之醉梦犹昏,悲祖国之陆沉谁挽!日暮穷途,徒下新亭之泪;残山剩水,谁招志士之魂?所以只有将这情深意长化作斑斑泪痕,滴洒在彩笺与尺素之上,与心上人凄然诀别,换取千万人的幸福,力挽近颠倒的乾坤。
深感于这碧血丹心、似水柔情,万千思绪竟飞过千山万水,跨越千秋万载,随情飘荡,任意东西。
此时,眼前似又看到了明末少年英雄夏完淳的《狱中上母书》、《遗夫人书》。作为爱国志士夏允彝的后代,完淳以十五之龄投身反清复明之事业。“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即使在临难之际,他依然激昂陈词,犹复不忘“中兴再造”,“二十年后,淳且与先文忠为北塞之举矣”,坚信“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虽从参加反清活动的第一天起,他就将生死置之度外:“含笑归太虚,了我分内事”,但“已知泉路近”,即将慷慨就义之时,仍“欲别故乡难”。因为故乡尚存白发之母,室中还有怀孕之妻。“嫡母慈惠,千古所难。大恩未酬,令人痛绝”,夫人“青年丧偶,才及二九之期”,“茕茕一人,生理尽矣”,怎能不念之而悲恸,独怆然而泣下!怎能不见故园之旷野,难舍心中之室家!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暂时的别离都可以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何况是这永久的别离!
人可以别,情却不能离;人可以去,爱却不能分。正如巴卢少校:“战场上我即使还剩最后一口气,我也将低唤你的名字”,“我将在最晴朗的白天和最暗淡的黑夜时时守候在你的身旁。时时刻刻,直到永远。 当轻柔的风儿拂过你的脸颊,那一定是我的呼吸;当凉爽的风儿掠过你的鬓角,那将是我路过的魂灵”。
难怪人们常说侠骨柔情,其实在铮铮男儿、英雄好汉的身上不仅有脉脉情丝、绵绵爱意,更有异于常人的火热的心、炽烈的情。无情未必真英雄,情深方是大丈夫!
以前,听别人说鲁迅先生如何伟大,心中倒也不怎么觉得。直到看了先生给爱人、给友人的书信,看了那亲切幽默、诙谐有趣的话语,以及字里行间都洋溢着温情与爱意的书信时,方知先生确实乃伟人,方懂先生为何说“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他对许广平的爱称是“小刺猬”,他笑言儿子海婴非常顽皮,近日发表了颇为反动的宣言,说:“这种爸爸,什么爸爸!”真难办。爱子之情,跃然纸上。伟人亦凡人,他既是思想界的战士,也是多情的男儿。
周恩来与邓颖超伉俪情深,互敬互爱,堪为后世楷模。周总理给邓颖超的书信更是情真意切,让人深深体味到了英雄男儿的似水柔情。“ 西子湖边飞来红叶,竟未能迅速回报,有负你的雅意。忙不能做借口。这次也并未忘怀,只是懒罪该打。”“昨天得到你二十三日来信,说我写的是不像情书的情书。确实,两星期前,陆璀答应我带信到江南,我当时曾戏言:俏红娘捎带老情书。结果红娘走了,情书依然未写,想见动笔之难……忙人想病人,总不及病人念忙人的次数多,但想念谁深切,则留待后证了。”
周总理在日理万机的工作之时,也会将给爱人之信写得这般情趣盎然,夫妻间情深意笃,自不必多言。让人感叹不已,艳羡不已。
今日始信:无情未必真英雄,情深方是大丈夫!
|
ko20010214
=================================
大功告成,打个Kiss!
ko20010214@MSN.com
神州优雅Q300C
Intel CeleronM 370处理器 | 256MbDDR内存
40G硬盘 | USB2.0 | IEEE 1394
13.3 ' WXGA 宽屏(16:10) | COMBO光驱
10/100M网卡 | 四合一读卡器
|
|
2004-3-16 00:00 |
|
|
ko20010214
版主
积分 7294
发帖 1628
注册 2002-10-16
状态 离线
|
『第
11 楼』:
(一)
关于爱情的路,我们都曾经走过;关于爱情的歌,我们已听得太多。仿佛还听得到李宗盛这样在唱着。
可是我坚持认为,总有些爱情是可以超越时间,足以免俗的。也许是我们自己错过了这样的因缘际会罢了。
我的高中时代,语文课本中有一篇《与妻书》,是我很喜爱的篇章。林觉民,一个这样俊朗的男子,以清逸的笔调,写出了爱彻心骨的字句:“意映卿卿如晤,吾做此书时,尚是世间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是阴间一鬼……”我仍然可以脱口而出,可见当初倾情。
在家仇国恨的大背景下,对爱情的舍弃,比较令人易于下咽,也会因为这种壮烈和凄美而为后世传诵,并因此完成爱情的恒久与美满。
而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一切激情与动乱都只是潜滋暗长的“太平盛世”!
所以当我听到齐豫为“意映”唱出的一支歌时,有种本应不相干的如释重负。
歌者说:且不管遗弃的理由有多么高贵,我只想一揣当承受是唯一出路,而一生似解非解的孤单心情里,有没有过一丝愤怒与埋怨?
觉当我看见你的信我竟然相信刹那即永恒再多的难舍和舍得有时候不得不舍觉当我回首我的梦我不得不相信刹那即永恒再难的追寻和遗弃有时候不得不弃爱不在开始却只能停在开始把缱绻了一时当作被爱了一世……
是的,林觉民的不得不舍是足以传世的,他是这样勇于去爱的男子,所以懂得怎样爱这天下的人。所以他单留下至爱的意映,在这人间,留守载浮载沉的凌迟。
然而对于意映来说,林觉民并不仅仅是天下苍生的,他更应该是她的。所以她这样问:谁给你选择的权利,让你就这样的离去;谁把我无止境的付出都化成纸上的一个名字?
依稀记得意映最后的结局不过是忧郁,终于赴死直追她的觉。
林觉民的遗弃与意映的承受,都是多么高贵与情深,并非有类于我们这般俗世的坚持与追寻。那样的时代,造就了他们知性知情的爱。
如今,当我寂寞那么真,我还是得相信:刹那能永恒。再苦的甜蜜和道理,有时候不得不理。
(二)
没有一场深刻的恋爱,人生等于虚度,罗曼罗兰曾藉克利斯朵夫如是说。
然而我却是最不能读爱情小说看爱情电影的那一个。
不,我并没有以人及己,我只是关注且热爱爱情本身。
我最喜欢的是爱已成过去却又分分明明仍在进行之中,这不是英文中的过去进行时,应叫做现在完成时:事件已是过去的过去了,情感及影响却又延续至现在甚或无限期的将来。
记忆中张曼玉有一部叫《白玫瑰》的电影,说的正是独立独力的女子,以及,现在完成时态的爱情。
我不过略略看过一遍,却记忆至今。便是因为这种现在完成时态的爱情,对我,是至大诱惑与牵引。
(三)
以爱的名义,到底可以跨越多大的距离?
当我看《泰坦尼克号》,看至救生艇已放下,露丝也随艇缓缓向下,她仰头看到杰克与她永别的眼,一点些微的光衬着大西洋的寒气映在她脸上,她再也忍不住,翻身入沉船,誓与他争分夺秒的爱;还有最后,杰克知道自己已濒死,她绝望地卧在浮木上,而他抓着浮木的橼,他跟她说:“赢得船票,是我最幸运的事。”
就在那一刻,我原谅了杰克浅浮的扮相,因为浅浮,他方才可以说出这样直接而深情的话来鼓励她活至百岁罢?!
他以他的死,成就了她的生;而她以她的生,成就了他的爱。
|
ko20010214
=================================
大功告成,打个Kiss!
ko20010214@MSN.com
神州优雅Q300C
Intel CeleronM 370处理器 | 256MbDDR内存
40G硬盘 | USB2.0 | IEEE 1394
13.3 ' WXGA 宽屏(16:10) | COMBO光驱
10/100M网卡 | 四合一读卡器
|
|
2004-3-16 00:00 |
|
|
ko20010214
版主
积分 7294
发帖 1628
注册 2002-10-16
状态 离线
|
『第
12 楼』:
对看
——追怀意映和所有纸上寂寞的名字
/Luc
*诀别(童安格)
夜冷清 独饮千言万语
难舍弃 思国心情
灯欲尽 独锁千愁万绪
言难启 诀别吾妻
烽火泪 滴尽相思意 情缘魂梦相系
方寸心 只愿天下情侣 不再有泪如你
(口白)
意映卿卿如唔:吾今以此书与当汝永别矣,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觉(遥寄林觉民)
觉 当我看见你的信
我竟然相信 刹那即永恒
再多的难舍和舍得 有时候不得不舍
觉 当我回首我的梦 我不得不相信 刹那即永恒
再难的追寻和遗弃 有时候不得不弃
爱不在开始 却只能停在开始
把缱绻了一时 当作被爱了一世
你的不得不舍和遗弃都是守真情的坚持
我留守着数不完的夜和载沉载浮的凌迟
谁给你选择的权利 让你就这样的离去
谁把我无止境的付出都化成纸上的 一个名字
如今 当我寂寞那么真
我还是得相信 刹那能永恒
再苦的甜蜜和道理 有时候不得不理
有些女人,仿佛一个面色苍白的影子一样隐隐约约在某个男人身后。
悠悠千年,万民百世,说的是他如何如何的英武决断,如何如何的壮怀激烈,如何如何的重于泰山。都说“一将功成万骨枯”,上下五千年的光阴,死后给人念叨上几百年就算走运得很了。
只是,历史的九牛一毛,对那个影子而言呢?
对看上面两篇歌词,教人唏嘘。
“诀别”是林觉民脍炙人口的《与妻书》的别裁,家国之间,孰取孰舍,也不是不费思量的。只是,好男儿岂可为儿女私情所困?哈,好一句“只愿天下情侣,不再有泪如你”!——以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为神,却从体贴爱妻的梨花带雨落笔,大帽子套人在先,柔情化解在后,呵呵,童兄倒真能体贴林君之心之意,林觉民果然如此,口才也堪比诸葛舌战群儒了。只是我这样多事的人忍不住问一句:意映卿卿,汝若与陈圆圆,抑或辛普森夫人相逢于九原,羡乎?傲乎?
这样名垂青史的事情,后人难免不颂扬颂扬,缅怀缅怀。然而,大凡不是感慨林君的舍身取义、舍家为国,便是叹息天地不仁、好景难久。即便有人恍恍惚惚间看到那个脸容憔悴的女子,也赶紧用文字为她造一座贞节牌坊(哈,看看,书里倒是什么都有),说,那是个贤妻。
卿卿意映,你且随他们写吧,即便你我侥幸能识文断字,这悠悠青史,又哪里有你我置喙之地?林君可有教给你,数千年前有个叫“虞”的女人,也同你一样,生前身后,做了几世几劫的影子。
说起来,你们还真是幸运的,因为最后好歹有人用女人对女人的懂得,去体贴你们的心思。或者晚了成百上千年,不过,想一想那句“江山代有才人出”的话,聪明如你,应该会明白有多少影子只能几百年几千年的做纸上寂寞的名字。
凌迟,呵,这个叫齐豫的女人竟替你用了这两个字,血淋淋的让人不忍卒听。
可,无尽的长夜,听任回忆啮咬着心的感觉,是应该叫“凌迟”的吧。
我听到她替你质问:谁给你选择的权利,让你就这样的离去?!
你可也有想过问他?
我猜,你是不会问出口的,体贴如你,又有什么是真的不明白呢?——而况,你,你别无选择。
静的夜,你把那些有爱的刹那刻成心里的永恒……然后,默默听着心因承担不起这些永恒而轻轻的碎裂。谁曾经寂寞到去倾听自己心碎的声音?你明白,那是一种怎么样的酣畅呵!
你怎么可能和天下人来争他?你又怎么可能和诗书道义来争他?
你一早就知道你必败无疑,你只能无言的看着,就连他留给你最后的诀别最后的刹那,都被众人传诵百年。
可是,那些天下人、那些诗书道义,什么能比你更爱他?
也只有你,在凌迟中血肉模糊的你,守着他的永恒。
他们说,你是纸上那个深明大义的名字,可钦可敬
他们没空知道,你其实只想做一个爱他的女人,你其实……寂寞了百年。 这一刻,我怀想着你,和所有纸上寂寞的名字。
且让我焚香遥祝:三生石上,你们,只流这一生的泪。
蓝色基因:也许……
在那些顺带着的歌功颂德的声音里,花就那样谢了。
可是,在那喧喧嚷嚷的热闹中,谁又听到了花瓣掉落的声音呢?
在想,她们也许真的只是最平凡的女人,要的真的只是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安定、温暖、有心爱的男人的每天的陪伴,有可爱的孩子的撒娇与依偎。
可惜,她们不能有。
卿卿意映,意映卿卿,一个沉默了百年的名字,一个再也不会发出的声音。苦了,也可惜了。
只是,虞,我在想,她也许真的是“比较喜欢那样的收梢”?
|
ko20010214
=================================
大功告成,打个Kiss!
ko20010214@MSN.com
神州优雅Q300C
Intel CeleronM 370处理器 | 256MbDDR内存
40G硬盘 | USB2.0 | IEEE 1394
13.3 ' WXGA 宽屏(16:10) | COMBO光驱
10/100M网卡 | 四合一读卡器
|
|
2004-3-16 00:00 |
|
|
ko20010214
版主
积分 7294
发帖 1628
注册 2002-10-16
状态 离线
|
『第
13 楼』:
[mp=300,50]http://greatpuppy.vicp.net/lt/jue.mp3[/mp]
*觉(遥寄林觉民)
觉 当我看见你的信
我竟然相信 刹那即永恒
再多的难舍和舍得 有时候不得不舍
觉 当我回首我的梦 我不得不相信 刹那即永恒
再难的追寻和遗弃 有时候不得不弃
爱不在开始 却只能停在开始
把缱绻了一时 当作被爱了一世
你的不得不舍和遗弃都是守真情的坚持
我留守着数不完的夜和载沉载浮的凌迟
谁给你选择的权利 让你就这样的离去
谁把我无止境的付出都化成纸上的 一个名字
如今 当我寂寞那么真
我还是得相信 刹那能永恒
再苦的甜蜜和道理 有时候不得不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3-23 22:25:22编辑过]
|
ko20010214
=================================
大功告成,打个Kiss!
ko20010214@MSN.com
神州优雅Q300C
Intel CeleronM 370处理器 | 256MbDDR内存
40G硬盘 | USB2.0 | IEEE 1394
13.3 ' WXGA 宽屏(16:10) | COMBO光驱
10/100M网卡 | 四合一读卡器
|
|
2004-3-16 00:00 |
|
|
ko20010214
版主
积分 7294
发帖 1628
注册 2002-10-16
状态 离线
|
『第
14 楼』:
[mp=300,50]http://www.tongange.com/tag_juebie.mp3[/mp]
*诀别(童安格)
夜冷清 独饮千言万语
难舍弃 思国心情
灯欲尽 独锁千愁万绪
言难启 诀别吾妻
烽火泪 滴尽相思意 情缘魂梦相系
方寸心 只愿天下情侣 不再有泪如你
(口白)
意映卿卿如唔:吾今以此书与当汝永别矣,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3-23 22:16:07编辑过]
|
ko20010214
=================================
大功告成,打个Kiss!
ko20010214@MSN.com
神州优雅Q300C
Intel CeleronM 370处理器 | 256MbDDR内存
40G硬盘 | USB2.0 | IEEE 1394
13.3 ' WXGA 宽屏(16:10) | COMBO光驱
10/100M网卡 | 四合一读卡器
|
|
2004-3-16 00:00 |
|